Life is a Joke! Play it Well!

This blog is practically about all the things I do and like in Life! Therefore, you might find that it is schizophrenic with multiple-personalities - stringed by insanity and confronted with love... Stripped yourself naked and embrace it's pure passions and bare imagination. Let's Play!

Friday 13 November 2015

感受《靈戲》。。。一首撕心裂肺的哀歌!


由十指帮呈现
钟达成作品

灵与魂的纠结
揭露人性一场
无尽止愚蠢的战役
就在这一夜。。。
一次
痛彻心扉的控诉!


首先,请允许笔者在这里的一些些任性与放肆。。。我坚持以繁体书写此剧剧名!
《靈戲》笔者绝不是不尊重制作/创作群,而是简体的《灵戏》,对笔者来说,真的不能体现此剧(此版本)给于笔者的感受!中文乃象形文字,每个字都包含独特的意象。。。而‘靈’字,即使看得懂繁体字的人,在这惯以电脑书写的‘E年代’,要真拿起笔写在纸上。。。还得仔细想个清楚。此版本的《靈戲》,就正正如此。


《灵戏》,笔者至少看了四版,这算是第五版。此剧‘特别’之处,就是每一版都截然不同!有自然风格、后现代主义、唯美呈现、不同语言的运用交错、多种文化的交流创作。。。每一部都是沥心之作。但是,坦白说,这是笔者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剧中人物那深深的哀怨,滴着血的无助。。。
第一次‘感受’《靈戲》

《靈戲》不是一出难懂的剧目;反战争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这样的主题几乎人人都能理解,也不会有什么人会‘有胆子’公然地不认同。。。看完了此版演出,笔者才惊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是知性地去理解故事,理性地分析讨论和欣赏人物与剧情。一直以来,都没有感性地去‘承受’那五位‘幽靈’的悲惨经历。。。笔者可以理解‘悲痛’,但并没有为他们饮泣。这次,这一夜,这版本 - 它像一棒坚硬的铁锤,当头来袭!让人已经不能用知性去理解。。。因为它痛入心扉撕心裂肺剧里人物一段段的故事,像一把吧匕首,由远而近,一步步靠近。。。你能够感受到危险的未来,亦可以预测到不幸的终结,但就是逃不了无助的命运。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版)戏的某些部分或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版)戏的某些部分,会稍稍过于歇斯底里,印象中,似乎之前的版本都没有如此‘激动’过。。。然而,这正是为什么此版本能穿透灵魂翻腾血液能让观众感受到刀刃上的冰冷枪口中的残酷!就是一直以来的那些版本都太‘冷静’,所以笔者一直看的是《灵戏》,而非《靈戲》。剧中怨魂的那种无尽止、无边无垠的悲痛、愤恨。。。这一夜的歇斯底里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 那种濒临‘绝境’的茫然与失落。。。岂能了了道来,面不改色?更何况这五个人物都是迷失的怨魂,被放逐于轮回道外,没有明天。。。当知道‘事实’是何等残暴时,如何还能‘理性’面对?
怒吼与痛斥是因为人物已经无法再承载那些‘不可理喻’的‘事实’和‘丧尽天良’的罪行!
但是,这样的处理,必须要有导演(钟达成)精确的‘铺排’,还有敏锐的‘计算’。因为,只要稍多一秒,就会事得其反,等于创作在台上‘自杀’。钟达成一直以来,对人、物、事的体现及叙述都是敏感细腻的,能在叠叠的字里行间展现角色的挣扎和多面性。至少对笔者来说,《靈戲》的节奏、起伏,导演都拿捏得相当准确。


全剧中,詹輝朕(诗人)的表现是突出的。‘抗战’与‘卫国’原本出自爱国的情操,可是,一旦这坚忠的情操被自己的国家利用、耍弄,就有如被亲生父母出卖,痛不欲生而又进退两难。詹辉朕的诠释里,有自豪、无助、悲痛、愤怒、茫然和控诉,把‘诗人’立体化地塑立于台上。一把富感情的歌声,唱出刻骨铭心的幽怨。。。

黄家强(总司令)是本土资深演员,人物的塑造几乎毫不费力。这位剧坛‘大哥大’,语言能力无法抵挡;他能够赋予每句台词、每个字坚韧的生命力。。。让它们在你脑海里回旋、翻转。。。回荡。。。回荡。。。

郑光辉(汉子)和陈宛诗(姑娘)的表现亮眼;把剧中人物的脆弱展露无遗。那种‘不存质疑’的‘天真’,似乎不会想到人性与人心的险恶和龌蹉。。。一步步跌入‘万劫不复’的命运。观众是聪明的,不管有没有看过这出戏,其实一早就能预料到故事中隐藏的险恶。。。看着人物逐渐坠入深渊,心里除了同情,还会怒斥人性的罪恶,甚至感叹人物的‘无知’。




此版本的《靈戲》中,有三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鬼’(郭沛珊、骆丽诗、谢惠琳)。但是,这三小鬼在此剧中非常重要 - 她们是人的心魔;贪婪、是暴戾、是自大、是诱惑。。。她们能够躲在阴暗的角落,也能隐形地围绕在人的身旁。。。虽然她们不能主宰生死,掌控轮回,但她们却能穿梭时空,缠结记忆。。。这三小鬼嘲笑人的愚昧,但也助长人的略根性。



她们也是导演安排的‘代言’;
是无声的狂吼!是导演对战争与暴戾极其愤怒的控诉!


战争的哀歌一直都在唱着。。。我们悲戚、同情、反抗、怜悯、驳斥。。。人类文明五千年,我们参透历史,但还是没有吸取教训,没得到‘点化’,依然固我;继续愚昧、继续堕落。。。

(Photos by Tuckys Photography, The Finger Players)



Friday 30 October 2015

看《籽》的联想。。。


十月二十九日(星期四)
SOTA Drama Theatre
《籽》的首演。。。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心动的戏了。。。开场前还担心,因为白天工作太累,可能会在剧场里睡着。。。结果,100分钟的故事,扣人心弦,虽然我听不懂几句日语。。。




人因何故会饿?除了生理上的需要,还有某些人是常常都会饿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饿了就想吃,吃了还再饿;这餐还没吃完,就已经开始想着下一餐该吃什么了。浅意识中,要填饱的不是胃,而是另一种‘空缺’;像脑子、心灵和魂魄都是空空的。。。一定要找些什么‘东西’来填补。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爱人或好朋友离开了,突然想吃他们平时爱吃的东西或爱喝的饮料。。。虽然之前,那些东西可能不是你的最爱,而且一旦开始吃或喝,就有如开了个‘无底洞’,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吃’是‘接纳’,那‘煮’就是‘给予’。爱煮菜的人,像有无限量的爱,源源不断的‘供应’,只要看到吃的人开心,一切都值得。在我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曾经告诉自己,今后不再煮菜了,也认为没有什么人可以让我为他下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因为,不能再付出任何爱。因为,感情‘银行’里的‘储备’用完了。过了至少十年,才开始又想煮菜给朋友品尝。。。

饭和饭桌,本来就是爱的体现。《籽》剧里有句话让我异常感动, 大意是 - 吃饭,不管往生的、在生的,都围过来饭桌前吃饭。。。我记得小时候,我妈会坚持全家人都得坐在一起吃饭!那时觉得好烦,好没有‘自我空间’。。。大家围在饭桌前傻傻的,即尴尬又无奈。恨不得快点把饭给吃完,好早些离开饭桌。我家就是如此!所以,从一个家庭吃饭的气氛和习惯,就大概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否是‘残缺’的。





籽》是一部充满爱的剧目。很欣赏导演张子健的导演手法;简洁干净、淡然中又富有想象空间。舞台设计的简练和精确,渗透出‘东阳风味’。。。像杯上好的日本清酒;顺喉清香、回味无穷。

《籽》剧的最后一场戏,带观众进入个‘冥想’空间。。。在那5-8分钟里,就看着演员(妈妈)盛饭给所有人(家人)。。。整部戏仿佛在我脑子里‘倒带、加速前进、停顿、放慢。。。’,回忆着剧情、台词。。。然后,演员们一起吃饭。。。灯渐暗。。。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我觉得《籽》和《根》(钟达成自编自导自演作品)有相近的主题,应该可以结成一个系列。所谓‘系列’,通常都是至少三部以上吧。。。播了籽,扎了根,就会有树,然后开花、结果。我期待。祝愿十指帮继续茁壮,开出更多更美的花朵和果实!

(Photos by The Finger Players)

Thursday 29 October 2015

从头开始谈起。。。

由实践剧场呈现
实践实验室作品

从头开始 Upstream
灵感源自 - 郭宝崑《000幺》

首先,笔者要感谢十一位创作者/演员。谢谢你们的付出!

也许,一般人会认为,演员在台上掏心掏肺是容易的,‘自然’ 的。。。因为,当演员的,本来表演欲就特别强,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就是 ‘爱现’。然而,一个再 ‘爱现’,再 ‘坦然’ 的人,也不会选择在众目睽睽之下 ‘拉屎’ 吧?对不?所以,当演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尤其是在呈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就像渐渐除去自己身上的衣服,即使没有全 ‘裸’,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胆识和坚毅的信念!你想想,‘裸’ 完以后,还得接受别人的 ‘指指点点’,感受如何?当然,换另一个角度去看,任何 ‘自传’ 呈现在台上以后,就成了 ‘故事和角色’,创作者应保持一定距离,才能进一步分析、检讨和重组。

无论如何,再次谢谢你们和我们分享你们生命中的这些片段!

以下是笔者看完戏后的观后感。重声:是观后感,不是什么 ‘剧评’。笔者不是大师,亦非学者,就只是看完戏以后,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重点是 - 分享!

艺术(剧场)应该无界限、不分领域、没有阶级。至少笔者是那么认为的。但是,因为我们都是人,所以不管我们如何尽量客观的去看某些事,我们还是逃不过自己的出生背景、生活经历、个人喜好和自我的信念。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真正完全 的‘客观’ 。。。就只能 ‘尽人事’ ,有意识地 ‘尽量客观’ 而已。


10月18日(星期日)A组

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洪节华的《75.85.89.99.续。。。》和刘晋旭的《回声》。


《续》里的幽默和稍夸的表演刚好衬托了创作演员对父亲深深的思念,让观众在笑完以后,从演员的眼矇中体会那不能言语的爱。有人批评洪节华用了广东话,因不是 ‘每个人’ 都听得懂(因为那个写的人听不懂),所以观众(那个写的人)很难投入。嗯,也对。但是,没有明文规定演员一定要用你(观众)听得懂的语言!你不能投入,太可惜了!而笔者是幸运的。不过,笔者也认为,要 ‘投入’,不是一定要 ‘看得懂’、‘听得懂’。。。在某个程度上,要‘投入’, 是先得 ‘放弃’ 部分的自己,愿意步入他人的 ‘世界’。






《回声》充满想象空间,又像梦境一般, ‘跳拍’ 的故事模式,加上创作演员带点稚气的形体表演方式,让人仿佛进入了可爱的动画世界,犹如 ‘爱丽丝’ 的奇幻旅程。台上就一张椅子;刘晋旭在形体表演上赋予椅子多重意义和想象。看完以后,脑子里又激起阵阵涟漪,回荡着重重 ‘回声’。。。








梁海彬的《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值得一提。在黑暗中那一点光。。。就一点。表演形式非常有趣!要不是碍于观众座位视线上的限制,笔者可能更能更 ‘专注’ 的看戏。。。










李阡语的《000柒》。嗯。就这样。第一次看,笔者的感受是 - ‘。。。’。不是看不懂,是看不明。为什么。你想说什么?当时听说这出戏也会在B组重演,想了一想,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对自己说,看完了第二次再说吧。




10月20日(星期二) B组

笔者看完这第二场的演出,走出场外的感受是。。。像吃完了一桌不错的煮炒(星期天的演出),现在(星期二)来杯清香的菊花茶!星期二的表演,创作演员大多选择非常简单的呈现方式,感觉不花俏,诚恳朴实!像一阵清风缓缓飘来。。。让人觉得舒坦自如。

比较有深切感受的是 - 何子祥的《万水千山总是情》、黄益民的《————》和吴敏宝的《我全部都相信》。




在《万水千山总是情》中,何子祥选择了亲切和蔼的 ‘讲故事’ 的方式,直接和观众 ‘对话’,跟我们陈述他的童年往事。。。和他对信仰的困惑。。。徐徐道来,感动异常。









黄益民在《————》里,整段独白, 只向前走了一步和回头望了身后的镜子一次!但故事丝丝入扣。。。这场戏,笔者记得自己完全专注地听着故事,没有半秒闪神!难得。







吴敏宝是块还没完全雕琢完成的宝石,还得加以打磨。。。但已经显露部分光芒。。。在《我全部都相信》里,她展现了自然的喜剧天份,带点傻气的幽默感,可爱又讨喜!笔者认为可以再疯狂点。。。但 ‘凌乱’中又得精确,节奏的快慢顿挫可以再 ‘明朗’ 些。




又到了李阡语的《000柒》。。。这次,笔者看 ‘明’ 了一些。其实,这段独白探讨了剧场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的提问 - 没有 ‘Tension’ in life,可以做剧场、搞 ‘艺术’ 吗?没有 ‘遗憾’ in life,能够写剧本吗?... 某些经典剧本看起来也没什么 tension 的。。。但故事的张力就在于寻找 ‘张力’ 的过程!平淡无奇和舒适安逸的生活也许没有遗憾,但一定有期望和憧憬,有对生活的态度和个人的理念。。。这样不够写剧本吗?重要的是 - 创作者想要说什么?想要传达什么 ‘讯息’?立场是什么?如果没有话要说、没有立场,那就不必做剧场、搞艺术了。




此独白的 ‘tension’,在笔者认为,就是一个 ‘寻找’ 的过程。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的困惑;如果生命中真没遗憾,是不是就不够完整?笔者只是很想知道,李阡语的立场是什么?不一定要有答案,如果还在 ‘困惑’,也没问题。。。那在表演上,就得把 ‘困惑’ 更清楚地表达出来。




《从头开始》没有导演,刘晓义是这部戏的顾问。笔者在看戏的当儿,禁不住会一再思量,到底顾问给了多少建议和提点?因为他不是导演,这些戏纯属个人创作,一些经验比较少或年轻的演员,即使接纳了顾问的建议,也不一定能完全展现剧本里 ‘潜伏’ 着的,更深一层的意义。是笔者想太多了吗?也许一切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哈哈。

《从头开始》另四部小品是 - 王芝榕的《Kyanite》、郭程伟的《我。妈。面相》、谢惠琳的《回到缘点》和张文扬的《G.F.E》。创作演员的努力是肯定的!作品充满诚意,没有保留。

谢谢制作群和创作者。谢谢实践。

希望实践实验室的工作者继续探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破除规范,立定自我方位。

(Photos by The Theatre Practice and Ric Liu)

Sunday 5 April 2015

Potatoes with Sichuan Fermented Bean Curd

A little East meets West...


Ingredients

- 2 Potatoes (sliced)
- 1½ or 2 cubes of Fermented Bean Curd(腐乳)
- Spring Onions (finely chopped)
- ½ tea spoon of Sugar
- 1 tea spoon of Light Soy Sauce



Ok, if you do not know what is 'Fermented Bean Curd', here it is...

It comes in various brands. And there are the non-spicy types. I have used the Sichuan Fermented Bean Curd in chilli and sesame oil. It is normally in small bottle. Rather good with porridge... But there are some who can't take it's 'strong' taste... Haha... :)

Reminder : What I have suggested here is just something to MY taste. Please don't take this as the 'bible'. Go explore yourself. Whether you like it saltier or sweeter, that's really up to your own judgement. Just have FUN!


Preparation

- Skin and slice Potatoes 
(not too thick and yet can't be too thin...)
- Put the fermented bean curd, soy sauce (just a little), and sugar in a bowl and mix them well. Smash the bean curd to paste. 
- Add half a glass of water to the mixture. Stir well.
- In a deep wok or pan, put in the Potatoes and Mixture.
- Bring it to 'boil' then immediately bring the fire to low. Let it simmer until sauce is almost dry. (Note: It's ALMOST dry and NOT totally dry!) This process will take around 20-30min (In Chinese term - 焖). 
- In the midst of the process, stir the potatoes 2 or 3 times. Just to make sure the potatoes are 'absorbing' the sauce evenly. DO NOT 'over-stir'! You will break the potatoes slices and ultimately get mashed potatoes...
- When it's done, off the fire and let it sits for 5-10min.
- Serve on plate and sprinkle with chopped spring onions.


Please try it. I simply love it! 

Tuesday 24 March 2015

Titoudao & 3 Children - Rehearsing the 'action'...

Working Hard! Learning some 'tok-tok-chiang' from our pretty Instructor Faye... She makes it look so graceful and easy... Do not be 'fooled' by her 'lightness'... Haha... 


Titoudao & 3 Children - Rehearsal - The Singing...

Our dearest actors are all working hard to find the essence of Hokkien Street Opera in the songs...
Let have fun!

Thursday 19 March 2015

Titoudao & 3 Children - After 1st Rehearsal...

ES50 is the short form for Esplanade, The Studios - fifty. This is a project produced by The 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 and curated by The Finger Players. It is to celebrate 50 years of Singapore English Theatre. I am directing one of the Play Read session - Titoudao & 3 Children. 
This is an interview with two of the cast - Helmi Fita & Jo Kwek, after the very first rehearsal.





Sunday 8 March 2015

The Day is Now...


6 March 2015. Calm.
Sat on the sofa in the living room, watching the blue sky through the window as leaves danced in the wind's melody.
Media - Markers & Pens